这里已经在变,将来会变得更好——喜看平利县老县镇新变化
开栏语 2020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小康承载初心,小康属于人民,小康源自奋斗,小康点亮生活。从今日起,陕西日报开设《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专栏,连续刊发记者从基层一线发回的报道,聚焦“人民眼中的小康”,讲述发生在三秦大地上的百姓故事、小康故事,激励全省人民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昂扬的奋斗姿态,跑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一公里”,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雨后的青山,有一种别样的美。
6月13日,平利县老县镇蒋家坪村,满目青翠,云雾缭绕。千亩茶园间,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徜徉其中,或驻足欣赏,或合影留念,欢声笑语不断。
村党支部书记罗显平告诉记者,现在他们平均每天都会接待600多名来自全省乃至全国各地的游客。“为了更好地服务游客,我们拓宽了车道,加强了公路两边管护,购置了游览车,新修了停车场和厕所,茶旅融合的效果正在显现。”
事实上,游客增多只是老县镇过去一段时间来发生的诸多变化之一。
“爸爸,我想过了,现在咱村人气这么高,政策这么好,留在家乡也会有很多发展机会。”4月初,罗显平的儿子罗杰告诉父亲,他不去南方打工了,想留在家乡发展。为乡亲们服务了一辈子的罗显平,对儿子的这一决定非常支持。
年轻人的回归,为村子带来不一样的“新思想”。与父辈围绕扩大茶叶销量、发展茶园观光思路不一样,罗杰更多的还是想将精力放在网络上,比如用网络直播的方式为村子里积攒线上人气;与县供销社联系,申请在蒋家坪村建一个网点,既可以作为当地土特产品的展示厅,又可以作为线上交易的供货点。
“最近,我们这儿来了好几拨想要投资的客商。大家都看好我的家乡,我咋能忍心错过发展机遇呢!”罗杰说。
罗杰并不是村上唯一返乡创业的年轻人,与他同为“90后”的沈小燕也选择回乡发展。她在村上开了一家主营当地土特产和小商品的实体店,并且利用网络直播平台“带货”。
年轻人忙着创业,小孩子则忙着学习新知识。
家住老县镇锦屏社区读5年级的邓伊凡,前段时间听说学校要开设剪纸课,早早就准备好了剪刀和红纸。以前,每当从电视上看到城里的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兴趣班,总会让她心生羡慕。现在,经过当地政府的协调,西安市和安康市的学校来到他们镇,和当地中小学合作办学,并派各类专业教师过来,为学生们开设多种类的兴趣班。
“同学们,学习剪纸要首先学习怎么折纸。折纸又包括三折法、四折法和五折法……”6月2日,在老县镇中心小学,一堂生动有趣的剪纸课在孩子们的期盼中开课了。来自安康高新区第一小学剪纸社团的鄢瑶老师,耐心细致地向孩子们讲解着剪纸的要领。
“最近我发现我们学校的变化可大了!我们的课桌上多了个坐姿矫正器,教室图书角的书更多了,头顶上的灯也换了,听老师说这是一种更护眼的灯。”邓伊凡说,“我们现在每周有两节兴趣课,除了我学的剪纸课,还有足球课、泥塑课、武术课、健美操课等课程。”
满足心愿的邓伊凡是幸福的,在锦屏社区还有很多群众也感受到了幸福,汪显平就是其中一位。以前,他们一家五口住在山上的土房子里,干啥都不方便。2016年,享受移民搬迁政策搬到新修建的锦屏社区后,一家人住进了三室两厅的楼房,“过上了过去做梦都想不到的好日子”。
最近,汪显平发现社区发生了很多喜人的变化:楼里的消防器材已经安装到位,社区广场上新增了羽毛球场和篮球场,楼下的新建厂房已经装修完毕,社区工厂的规模马上要扩大了,能容纳更多想要就近务工的乡亲们了。
李辉英在锦屏社区的一家社区工厂上班。她告诉记者:“相比去年10月刚来时的每月1500元,现在工资已经涨到了2000元。这段时间大家的干劲都特别足,听老板说5月份销量上涨了20%,我们车间又新招了4个工人。”
亲切的关怀,巨大的鼓舞。总书记对老县镇干部群众的谆谆嘱托和殷殷期望,激发起这个秦巴山区小镇强劲的发展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我们这里考察时曾说:‘你们这里已经在变,将来会变得更好。’过去这段时间,全镇的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接下来,我们还打算聘请专业团队进驻设计,把老县镇建成省级重点镇,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老县镇党委书记杨居侨说。记者 张权伟 见习记者 段承甫
来源:陕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