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指数居世界第十四位——我国迈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发明专利授权量居世界首位;国际科学论文被引用数位居世界第二;全社会研发支出达2.17万亿元,占GDP比重大体上与欧盟平均水平相当;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9.5%,有望在今年实现60%的目标……过去一年,我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取得了新进展。我国创新指数位居世界第十四位,进入了创新型国家行列——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5月19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表示,一般来说,创新能力指数达到前15位就进入了创新型国家。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评估显示,我国创新指数位居世界第14位;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指数,我国排在第15位。“这是进入创新型国家的一个重要标志。”
科技进步贡献率将达60%
王志刚介绍,在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方面,综合性指标基本完成规划任务:2019年,我国发明专利授权量居世界首位;国际科学论文被引用数位居世界第二。全社会研发支出达2.17万亿元,比2006年增长6倍以上,占GDP的比重达到2.19%,大体上与欧盟平均水平相当。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9.5%,有望在今年实现60%的目标。
过去一年,科技重大专项在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集成电路实现14纳米工艺产业化,5G研发应用和产业化全面推进。国家自创区和高新区成为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载体,169个高新区生产总值达12万亿元,经济总量占全国的十分之一以上。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2.5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15.1万家。
同时,数十万名科技特派员领办创办了1.15万家企业。推进重大疾病防治科技攻关,新增18家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近年来,我国推进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科技评价体系,成果转移转化机制不断完善。2019年全国技术交易额达到2.2万亿元,超过了2019年度全社会研发支出总额。“创新没有止境,创新型国家建设一直在路上。”王志刚说。
疫苗研究与世界同步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是一次重要检验。”王志刚介绍,疫情发生后,科技部会同12个部门组成科研攻关组,设立药物研发、疫苗研发、检测试剂等10个重点工作专班,聚焦临床救治和药物、疫苗研发、检测技术和产品、病毒病原学和流行病学、动物模型构建等5个方向,部署83个应急攻关项目,形成了全国一盘棋的科研攻关格局。
据了解,我国第一时间分离鉴定出病毒毒株并向世界卫生组织共享了病毒全基因组序列;迅速筛选评价了氯喹、法匹拉韦、托珠单抗等有效治疗药物,以及恢复期血浆治疗、干细胞治疗等新疗法,建立了适合不同阶段患者的治疗方案;短时间内建立形成了核酸检测、抗体检测相配套的检测技术体系,不断提高灵敏度和便捷化;并行部署5条技术路线推进疫苗研究,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和灭活疫苗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同时,积极开展疫苗、药物、检测试剂等领域国际合作,及时分享我国抗疫科研成果。
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吴远彬介绍,国家科技计划重点支持了12项新冠肺炎疫苗研发任务。目前,腺病毒载体疫苗已经完成了一期二期临床研究的受试者接种,一期结果初步进行了评价;另有4个灭活疫苗也已开展临床试验。“现在全球开展临床试验的疫苗总共有10个,我国的研究与世界同步。”
基础研究投入增速超10%
“科技创新如何对国家发展起支撑和引领作用,一方面要发展科技,另一方面要改革科技发展的体制机制和环境。”王志刚介绍,科技体制改革主要围绕几个方面进行,一是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创造性,提供更好的政策环境;二是促进科技和经济深度融合。
“营造一个好的平台、好的环境,让大学、科研院所、企业以及其他一切愿意参加科研活动的人,都能够依靠机会公平、权利公平、规则公平参加进来。”王志刚表示。
此外,这些年中国科技的整体实力和水平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原始创新能力相对薄弱问题备受关注。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总开关。”王志刚介绍,过去一年我国取得了三维量子霍尔效应、非常规新型手性费米子、原子级石墨烯可控折叠等基础研究上的突破。“我们在前沿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加大了投入,达到了10%以上的增长。”王志刚说。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