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项目复工防疫“100问”之七(人员防疫篇)
1. 哪些场合应注意洗手?
(1)咳嗽、打喷嚏后;
(2)触碰公共物品后,例如:门把手;
(3)准备食物前、中、后;
(4)用餐前;
(5)上厕所后;
(6)护理患者后;
(7)接触动物或处理粪便后。
2. 洗手的正确方式是怎样的?
(1)洗手掌(内): 流水湿润双手,涂抹洗手液(或肥皂),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2)洗背侧指缝(外):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3)洗掌侧指缝(夹): 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揉搓;
(4)洗指背(弓): 弯曲各手指关节,半握拳把指背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5)洗拇指(大): 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6)洗指尖(立): 弯曲各手指关节,把指尖合拢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7)洗手腕、手臂(腕): 揉搓手腕、手臂,双手交换进行。
七步洗手法
3. 新型冠状病毒那么厉害,肥皂和清水洗手能管用吗?
有用。勤洗手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明确措施之一。通过充分涂抹肥皂和揉搓动作,能有效清楚皮肤表面的污垢和微生物,而流水冲洗调肥皂也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皮肤的刺激。
4. 洗热水澡或汗蒸可帮助杀死病毒吗?
新型冠状病毒在 56℃环境中 30 分钟会死亡,一般洗澡或汗蒸达不到这个温度和持续时间,不过勤洗澡可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5. 什么场合需要佩戴口罩?
(1)室外通风场所与他人距离>1米,居家(共处的家人健康),通风好的单人办公室,独自开车、散步时,不需要佩戴口罩;
(2)人员密集场所、密闭的公共场所,用一次性医用口罩或普通口罩;
(3)到医院就诊,用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
(4)医用防护口罩(N95及以上级别)主要供医护人员等使用,普通人员不需要如此高级别的防护。
6. 口罩正确的佩戴方式是什么?
(1)鼻夹侧朝上,深色棉朝外(或褶皱朝下);
(2)上下拉开褶皱,使口罩覆盖口、鼻、下颚;
(3)双手指尖沿着鼻梁金属条,由中间至两边,慢慢向内按压,直至紧贴鼻梁;
(4)适当调节口罩,使口罩周边充分贴合面部。
7. 戴多层口罩可以更好地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吗?
只要正确佩戴合格产品,戴一个口罩就达到防护效果,戴三四个口罩会使人喘不过气来。因为空气无法从正面进入鼻腔,只能从侧面进入,反而起不到防护效果。
8. 普通人戴口罩需要一次一换吗?
公众戴口罩的更换频次,要根据口罩的具体类型及自己的活动情
况而定。一般口罩上有说明是一次性还是可以反复使用的,同时要注意,
若口罩出现明显潮湿可能就需要更换了。
9. 口罩内垫纸巾能延长“寿命”?
普通的纸巾最多能吸收口腔喷出的水蒸气,不能替代口罩“中间层”的过滤作用。最多能让大家心理上有“被阻隔了一下,口罩还干净”的假象,实际意义不大
10. 如何正确丢弃口罩?
(1)摘口罩时,注意不要碰到口罩的外面;
(2)由内往外包裹摘下的口罩;
(3)普通人群废弃口罩投入“其他垃圾”桶,然后洗手。
11. 咳嗽和打喷嚏要注意什么?
咳嗽和打喷嚏时,含有病毒的飞沫可散布空气中,周围的人可因吸入这些飞沫而被感染。因此要注意:
(1)打喷嚏和咳嗽时应用纸巾或手肘部位(而不是双手)遮掩口鼻;
(2)把打喷嚏和咳嗽时用过的纸巾放入有盖的垃圾桶内;
(3)打喷嚏和咳嗽后最好用肥皂或洗手液彻底清洗双手。
12. 戴了手套就可以不洗手吗?
不论是否戴手套,都不能取代洗手,都要坚持勤洗手,这样才能减少由于手污染造成的接触传播。
13. 个人主动防护措施有哪些?
(1)增强卫生健康意识,适量运动、保障睡眠、不熬夜,提高自身免疫力;
(2)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掩住抠鼻,经常彻底洗手,不用脏手触摸眼睛、鼻或口;
(3)不共用毛巾,保持家具、餐具清洁,勤晒衣被;
(4)不到人多拥挤和空间密闭的场所,如超市、商场等,如必须去则佩戴口罩;
(5)不接触野生动物和家禽家畜,食用肉类和蛋类要煮熟、煮透;
(6)宿舍、办公室多通风换气并保持整洁,每天不少于3次,每次15-30分钟;
(7)密切关注发热、咳嗽等症状,出现此类症状一定要及时上报并就近就医;
(8)应自觉配合各级疫情防控工作检查问询,为他人,更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