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点评西安都市圈:同城化轮廓初现
●2021年6月28日
陕西省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西安市全面代管西咸新区的指导意见》,明确西咸新区已由西安市全面代管,其中西咸新区直管区由西安市全面管理,西安(西咸新区)-咸阳共管区则由咸阳市管辖相关事务。
●10月14日
西安发布《关于支持西咸新区创新体制机制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创新城市发展方式试验区的若干意见》,决定成立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并列举了共计19项重点任务。
●12月10日
西安市推进西咸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
以西安市中心城区和咸阳市主城区同城化建设,带动都市圈同城化发展,印发《关于西安市全面代管西咸新区的指导意见》,调整优化西咸新区管辖范围,全面理顺西咸新区管理体制机制。加快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加强西安市、咸阳市和西咸新区发展统筹,印发产业布局优化、创新驱动、国土空间、交通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教育事业发展等同城化发展方面的规划。
——国家发改委对于西咸一体化的评语
西咸一体化,向来备受关注。
12月10日,国家发改委官方微信公众号刊发文章点评了西安都市圈新型城镇化试点示范典型做法,总体评价是:西安都市圈同城化轮廓初现。
文章列举的第一项成就便是:推动西咸一体化发展。
也可见,西咸一体化之于西安都市圈的意义和价值。当然,轮廓初现不是终极目标,推动西咸一体化还在路上。
就在国家发改委点评的同一天,西安市推进西咸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这个领导小组实行双组长负责制,就任西安市委书记刚满一个月的方红卫和西安市市长李明远,担任组长。
伴随着这一高规格领导小组的成立,西安对于未来西咸一体化发展也有了成熟的顶层设计,并将强力推进落地。
>>市委书记、市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
但凡谈及“西咸一体化”或者“西安都市圈”,西咸新区注定是绕不开的话题之一,尤其是在今年6月底交由西安市全面代管后,未来推进更是牵动人心。
12月10日,西安市推进西咸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西安市推进西咸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实行双组长负责制,除了方红卫和李明远两位组长之外,还有8位副组长,分别是:市委副书记韩松,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杨晓东,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王晓林,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成员和文全,副市长徐明非,副市长仵江,市政协副主席、市政府秘书长陈长春,西咸新区党工委书记杨仁华。
如此高规格的领导小组,足见西安推进西咸新区建设的力度和决心。
华商报记者注意到,对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红卫强调,当前,要把推进基础设施硬联通作为重要方向,坚持长远谋划,坚持能快则快,创造性推动重要节点联通先行、快速通道联通先行,全面提升西安中心城区-西咸新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能力,引领带动西咸新区与西安中心城区同城化发展。
对于秦创原,方红卫强调要强化担当意识,“做到力度最大、支持最大、步子最大”,推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总窗口建设做实见效成势。
>>西咸新区发展有19项重点任务
10月14日,西安市召开加快西咸新区建设发展动员大会,同日西安市委、市政府发布了《关于支持西咸新区创新体制机制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创新城市发展方式试验区的若干意见》。《意见》中列举了共计19项重点任务。
其中,关于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如此表述的:加快推进轨道交通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三年内打通西安市和西咸新区13条互联互通道路。在新一轮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编制和项目建设中,加大对西咸新区的支持力度。
记者梳理里了其中老百姓更为关心的一些措施。
■加强规划统筹衔接
由西安市统筹西咸新区国土空间规划,做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各类专项规划的衔接融合,优化西咸新区功能定位与产业布局。按照“多规合一”要求,推动规划同城、基础同网、功能同质、品质同档、管理同标。支持新区把全生命周期管理概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深入推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
■进一步简政放权
西咸新区继续享受现有省级有关经济管理权限和省级各项支持政策保持不变,享受与市属其他区县、开发区相同的支持政策。原则上,市级事权全部赋予西咸新区行使(国家规定不能授权的市级事权除外)。推行政务服务清单,加大指导培训力度,确保新区行使好相关权限,对于受专业技术、专业设备等因素制约暂时不能行使的行政权力,过渡期间由市级相关部门暂时行使。
■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按照大部制、综合性、扁平化管理原则,创新整合西咸新区行政管理职能,加快建立统一高效的综合管理体制机制。除省上实行双重管理干部外,西咸新区中层及以下干部实行聘用制,由新区自主任命管理,由新区根据编制部门明确的编制和人员控制数,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正式聘用后报主管部门备案。畅通西咸新区干部和西安市市级部门、各区县、开发区干部交流渠道。鼓励深化聘任制等新型用人制度改革,进一步激发新区干部队伍活力。
■加快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
聚焦秦创原总窗口、总平台建设,在项目布局、人才引进、资金支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予以支持。发挥好西部科技创新港、科技统筹示范区、西部云谷、西工大翱翔小镇以及全市创新平台优势资源的协同效应,带动西安都市圈、关中平原城市群协同创新。鼓励优秀创新型企业牵头,与高校、科研院所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联合组建创新共同体,瞄准国际前沿技术、“卡脖子”技术、关键核心技术开展联合攻关。支持在西咸新区布局更多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支持西咸新区建设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交易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支持西咸新区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在“西安英才计划”“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智力项目”等市级人才计划和项目申报中,对西咸新区予以倾斜支持。支持西咸新区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和博士后创新基地。探索推动区内具备条件的重点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等人才智力密集单位自主开展高层次人才确认工作,对于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紧缺人才进行自主定标、自主确认。授予西咸新区中级职称评审相关权限,区域内中级职称评审委员会由西咸新区核准备案。将西咸新区高层次人才纳入市级人才服务体系,享受统一的子女就学、人才安居、个税奖励等优待政策。
■推进产业协同发展
加快推进西咸新区产业体系与西安市“6+5+6+1”现代产业体系充分衔接与融合。明确功能定位,与西安高新区、经开区等开发区实现协同发展、错位发展,推动陆港空港联动发展。支持西安—咸阳一体化、创新城市发展方式的各级改革创新项目、重大产业项目在西咸新区布局。
■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加快推进轨道交通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三年内打通西安市和西咸新区13条互联互通道路。在新一轮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编制和项目建设中,加大对西咸新区的支持力度。持续提高新型基础设施、市政道路、电力设施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支持西咸新区建设大数据中心。
■加快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
鼓励科教文卫等优质资源向西咸新区配置。支持西安市名校在西咸新区组建“名校+”教育联合体,支持西咸新区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建设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和高质量社区教育体系。支持西咸新区学生学籍管理、考试管理和普通高中招生纳入全市管理。将西咸新区纳入全市“新优质学校成长计划”,并给予资金支持。实施“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鼓励市属三级医院与西咸新区建立医联体。
■创新社会治理水平
支持西咸新区在社会治理领域先行先试,加快构建社会治理创新体系。加强社会治安、公共安全等一体化体系建设,探索创新城市社会治理方式。
支持西咸新区打造“民有所呼我有所行”党建品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
■切实加强用地保障
西咸新区继续实行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单列和建设用地报批“直通车”制度。由西咸新区资源规划部门负责辖区内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建设用地报批和供应、不动产登记、自然资源执法监察等自然资源管理业务。继续支持和保障西咸新区项目建设,耕地占补平衡在全省范围统筹安排。支持西咸新区盘活存量工业用地,深化土地集约节约用地改革。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2021-2023年,西咸新区辖区内的税收收入,除中央和省级收入外,其余全部划归新区,市财政不参与分享。对西咸新区民生支出实行托底,保持原有保障基数不变。西咸新区辖区内国有土地出让金和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自收自用,统筹用于区域内城市开发建设等支出,中央和省级计提按照相关规定执行。支持西咸新区享受与市属区县、开发区相同的财政支持政策。
■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根据西咸新区的人口增长、产业发展水平,实施差别化房地产调控政策,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按照《意见》,到2025年,西咸新区经济总量突破1200亿元,年均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超过16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以上。
其他措施还包括:
■支持新区承担中央和省级、市级先行改革试验试点
■积极推进司法体制改革
■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加快推进现代金融发展
■健全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
■构建新型文旅生态圈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西安都市圈虽已“同城化轮廓初现”,但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还未批复,12月6日陕西省发改委在回复网友咨询时表示:“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已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将获批复,预计年底前印发实施。”
来源:华商网